驛隸
成語(Idiom):驛隸
發音(Pronunciation):y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驛站和驛丞的職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驛隸,古代官職名稱,指驛站的官員和職務。驛站是古代的一種交通設施,用于驛傳傳遞公文、信件和旅客。驛丞是驛站的官員,負責管理驛站的日常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官員的職務或者公務。也可以用來比喻管理工作或者職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驛隸這個成語的故事來源于《左傳·宣公十年》。故事中,魯國的宣公派遣驛丞去周國傳遞公文,驛丞在途中遇到了困難,無法按時交付公文。宣公因此責怪驛丞沒有履行職責,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擔任驛隸的職務,負責處理日常的行政工作。
2. 作為學校的校長,他需要承擔驛隸的職責,管理學校的各項事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我們可以想象驛站的官員駕馬快速傳遞公文和信件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古代交通運輸方式和驛站的歷史。
2. 學習其他與官員職務相關的成語,例如“官樣文章”、“官官相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個驛隸,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工作。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分配了驛隸的任務,讓我負責整理班級的考試成績。
3. 高中生:在學生會的工作中,我擔任了驛隸的職務,負責組織活動和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