胔骼
成語(Idiom):胔骼(zī gé)
發音(Pronunciation):zī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骨瘦如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胔骼形容人非常瘦弱,骨瘦如柴的樣子。這個詞語多用于形容人的身體狀況非常差,骨頭都凸現出來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胔骼一般用于形容人的身體狀況非常差,瘦得只剩下骨頭了。可以用于形容長期營養不良、疾病折磨等情況下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經歷困難、艱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藍田侯傳》中有一句描述:“胔骼之臣。”胔骼一詞最早出現在這里,形容藍田侯的臣子身體瘦弱,骨瘦如柴。后來,這個詞語就用來形容人非常瘦弱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胔骼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胔骼”表示瘦弱的意思,名詞“人”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得胔骼,只剩下皮包骨頭。
2. 經歷了長時間的饑餓,她變得胔骼了。
3. 老人年紀大了,瘦得胔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骨瘦如柴”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瘦得只剩下骨頭,就是胔骼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身體狀況相關的成語,如“骨瘦如柴”、“皮包骨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得胔骼,連上學都去不了。
2. 初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減肥,她終于瘦得胔骼了。
3. 高中生:這個角色在電影中扮演一個胔骼的人,需要通過特殊的化妝來展現瘦弱的形象。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成員都是胔骼,因為他們每天都要進行劇烈的訓練。
5. 成人:經歷了長時間的饑餓,他變得胔骼,但他依然保持著堅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