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調曲
基本解釋
(1).樂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長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從軍行》等。所用樂器有笙、笛、筑、瑟、琴、箏、琵琶七種。 梁啟超 認為,《平調曲》應屬《清商曲》。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平調曲》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2).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 浙江 寧海 、 象山 、 三門 等地。傳自 新昌 或 寧波 ,尚無定論。演唱形式為高腔。
成語(Idiom):平調曲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diào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淡無味、沒有起伏的曲調或文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調曲原指曲調平淡無味,缺少起伏和變化。后來引申為指文章平淡乏味,沒有亮點和吸引力。用來形容作品或言辭乏味,缺少情感和表達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評論文學作品、演講或表達方式乏味、缺乏情感和吸引力的情況??梢杂脕砼u文學作品、演講或表達方式,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調侃自己的表達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紅樓夢》第一回,形容賈母的講話平淡無味,沒有起伏和情感。后來逐漸被人們引申為平淡乏味的曲調或文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調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首歌的曲調實在是平調曲,聽得我有些無聊。
2. 這篇文章寫得太平調曲了,缺乏情感和表達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調曲與平淡無味的曲調或文章聯系起來,想象一首平淡無味的曲調或閱讀一篇平淡乏味的文章,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文學創作相關的成語,比如“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寫的作文太平調曲了,老師批評了我。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平淡無味,像是一首平調曲。
3. 高中生:老師的講解太平調曲了,完全沒有激發我們的興趣。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寫作風格平淡乏味,就像是一首平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