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識
基本解釋
(1).預見,先見。 宋 袁世弼 《謁吳大帝廟》詩:“ 長沙 兆生識,典午賴餘風。”
(2).生靈;百姓。 唐 元結 《廣德二年賀赦表》:“陛下以慈惠馭兆庶,以謙讓化天下,凡所赦宥,皆允人望,凡所敦勸,皆合大經。生識之類,不勝大幸。”
成語(Idiom):生識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而獲得的知識和認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識是由“生”和“識”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生”表示親身經歷、實踐,而“識”表示知識、認識。生識的意思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實踐來獲得知識和認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識常用于描述通過實踐、經驗而獲得的知識和認識。可以用于表達對某個人或某個領域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生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在《莊子》一書中提出了許多深刻的思想和觀點。在《外物》一章中,莊子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獲得了對外物的真正認識和理解,從而得出了“生識”的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生識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生”是動詞,表示親身經歷和實踐,“識”是賓語,表示知識和認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多年的實踐工作,獲得了豐富的生識。
2. 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獲得真正的生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生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生活中不斷經歷和實踐,從而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認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生識相關的成語,如“經驗之談”、“親身體驗”等,以加深對生識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我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生識。
2. 初中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獲得了許多生識,對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
3. 高中生:通過實習工作,我積累了許多生識,對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4. 大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我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獲得了更多的生識,對專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