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蓋
成語(Idiom):鵠蓋
發音(Pronunciation):hú g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頭發稀疏或光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鵠蓋是由“鵠”和“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鵠”指的是天鵝,因其頭部沒有羽毛,顯得光禿禿的;“蓋”指的是覆蓋。鵠蓋這個成語形容人的頭發稀疏或光禿,類似于天鵝的頭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鵠蓋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的頭發稀疏或光禿??梢杂糜谧猿盎蛘{侃自己頭發稀少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別人頭發稀疏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十三年》的記載中。當時,齊國的莊公去探望晉國的文公,文公見到莊公后說:“君之鵠蓋,寡人之蓋則充?!币馑际钦f莊公的頭發稀疏,而他自己的頭發則很濃密。從此以后,“鵠蓋”成為了一個形容頭發稀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頭發越來越稀疏了,真是一副鵠蓋模樣。
2. 我爺爺年紀大了,頭發也開始變成了鵠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鵠鳥(天鵝)的頭部沒有羽毛,顯得光禿禿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頭發稀疏的成語,如“禿頂露腦”、“禿頭白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頭發稀疏得像一只鵠蓋。
初中生:我爸爸的頭發越來越稀疏,快成鵠蓋了。
高中生:他的頭發稀疏得像鵠蓋一樣,看起來有點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