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蓈
成語(Idiom):童蓈(tóng lá)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l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無知的孩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童蓈是由“童”和“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童”指年幼的孩子,“蓈”指蔥蘢的樣子。成語童蓈形容年幼無知的孩童,比喻對世事不了解,無知無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幼無知的孩童,或者用于形容某人對事物的無知和天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爾雅·釋服》中有“蓈,蔥蘢也”之說,意思是豐茂的樣子。《莊子·外物》中有“童蓈之教”之句,意思是指孩童的教育。后來人們將這兩個詞合并起來,形成了成語童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AABB結構,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男孩真是個童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2. 不要小看孩子,有時候他們的童蓈之言也能給你帶來新的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童蓈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童指年幼的孩子,蓈指蔥蘢的樣子,聯想起孩子們在蔥蘢的環境中無憂無慮的樣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童蓈相關的成語,如童心未泯、童言無忌等,來擴展對童蓈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真是個童蓈,什么都不懂。
2. 初中生:那個新同學好像是個童蓈,對我們學校的規矩一無所知。
3. 高中生:雖然他已經是個高中生了,但他在愛情方面還是個童蓈,一點經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