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玉
基本解釋
(1).割玉。形容刀劍鋒利。《列子·湯問》:“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綱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溫子昇 《為安豐王延明讓國子祭酒表》:“臣聞寶劍未砥,猶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無衝石之勢。” 宋 歐陽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2).切開的玉。形容潔白。 唐 杜甫 《峽隘》詩:“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
成語(Idiom):切玉
發音(Pronunciation):qiē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切割玉石,比喻對人的才能或品德進行嚴格的評價和選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玉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制作玉器的工藝。制作玉器需要經歷切割、雕琢等多個環節,才能最終完成一件精美的玉器。因此,切玉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對人的才能或品德進行嚴格的評價和選擇,類似于對玉石進行切割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切玉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選拔人才或評價人的才能和品德。例如,在招聘面試中,面試官可能會說:“我們公司非常看重人才,我們會對每個應聘者進行切玉,只選擇最優秀的人才。”在社會交往中,人們也可以用切玉來形容對他人的評價,例如:“他的品德真的很高尚,可以說是經過了切玉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切玉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玉器匠人,他非常擅長制作玉器,但他對玉石的要求非常苛刻,只有經過他嚴格的切割和雕琢,才能制成精美的玉器。后來,人們就用“切玉”來比喻對人的才能或品德進行嚴格的評價和選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切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切”是動詞,表示切割;“玉”是名詞,表示玉石。兩個漢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比喻性的成語,表示對人的才能或品德進行嚴格的評價和選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很看重人才,他們會對每個應聘者進行切玉,只選擇最優秀的人才。
2. 他的品德經過了切玉,可以說是非常高尚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切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玉石被切割的過程,然后將這個過程與對人的才能或品德進行嚴格的評價和選擇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切玉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玉器制作的歷史和技藝,以及古代對玉石的重視和贊美。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雕蟲小技”、“精益求精”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切玉,只有用心學習才能變得更優秀。
2. 初中生:參加比賽前,教練對我們進行切玉,只選擇最強的隊員。
3. 高中生:面對大學的選擇,我要經過切玉,選出最適合我的專業。
4. 大學生:公司在招聘時會對應聘者進行切玉,只錄取最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