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容
基本解釋
(1).不文飾儀容。《禮記·禮器》:“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 朱彬 訓纂引 王念孫 曰:“黨,所也,言父所不敢為容也。”《孝經·喪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 邢昺 疏:“以其悲哀在心,故形變於外,所以稽顙觸地無容,哀之至也。”
(2).不允許;不讓。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又尋所燒者定當非此例,無容一封一焚故也。”《隋書·趙才傳》:“自以荷恩深重,無容坐看成敗。”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一:“大君有命,無容卻回。”
(3).猶言無地可容。 宋 陸九韶 《居家正本制用篇·正本》:“幸其時數之遇,則躍躍以喜,小有阻意,則躁悶若無容矣。”
成語(Idiom):無容(wú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wú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容納的余地,形容已經不能容忍或接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容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沒有容納的余地,形容已經不能容忍或接受。用來形容某種情況已經達到了極限,不能再繼續忍受或接受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些不容忍、不接受的極端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種不可容忍的行為、態度或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容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一書。《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著作,其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做夢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后卻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一個蝴蝶在做夢。這個故事表達了莊子對現實和夢境的辯證思考,也揭示了人們對于真實與虛幻的疑惑。而無容這個成語則是從莊子的思想中衍生出來的,用來形容某種情況已經達到了極限,不能再繼續忍受或接受下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容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前一個字是“無”,表示沒有;后一個字是“容”,表示容忍、包容。兩個字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表示沒有容納的余地,形容已經不能容忍或接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無理要求已經讓人無容再忍了。
2. 面對這種惡劣的環境,他心中充滿了無容的憤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容忍”相對比來記憶無容這個成語。容忍表示可以接受、包容,而無容則表示沒有容忍的余地,不能再繼續忍受或接受。可以通過對比兩個詞的含義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無容相關的成語,例如“無法無天”、“無所不能”等,來拓展對于無容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欺負我朋友的同學真是無容之人。
2. 初中生:他的無禮行為已經讓我無容再忍了。
3. 高中生:面對不公平的制度,我們應該團結起來,表達我們的無容之心。
4. 大學生: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讓人心生無容之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改革。
5. 成年人:這種腐敗現象已經讓人無容置疑,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