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物
成語(Idiom):敗物 (bài wù)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值得珍惜、不值得重視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敗指失去、不好的,物指事物、東西。敗物形容那些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或者不值得重視的東西。這個成語常用來批評那些浪費時間、精力和資源的事物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敗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各樣的東西或行為,例如:一些不切實際的計劃、浪費時間的娛樂活動、不負責任的行為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敗物來表達對某些事物的不屑或不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敗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中國的歷史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公冶長的人,他在戰爭中被俘虜,被敵人拿來作為禮物獻給了國王。但是國王認為公冶長沒有什么價值,只是一個無用的人,于是將他給釋放了。這個故事中的公冶長就成了敗物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敗物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一本敗物,根本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
2. 別把時間浪費在那些敗物上,要學會珍惜每一分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敗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被丟棄在垃圾桶里的破舊物品,表示這個物品沒有價值或者不值得重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敗物相關的成語,如“敗將”、“敗家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玩具車已經壞了很多次,真是個敗物。
2. 初中生:這個游戲太無聊了,完全是個敗物。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的劇情很糟糕,簡直是個敗物。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純粹是個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