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郎
基本解釋
(1).官名。 漢 中郎將分掌三署。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宮殿門戶,出充車騎。沒有固定職務的散郎稱外郎。六朝以來,亦稱員外郎,謂正員以外的官員。《漢書·惠帝紀》:“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級,四歲二級。外郎滿六歲二級。”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外郎,散郎也。” 唐 張籍 《寄元員外》詩:“外郎直罷無餘事,掃灑書堂試藥爐。” 宋 王禹偁 《制除工部郎中出內署》詩:“莫嫌工部官曹慢, 杜甫 才名是外郎。”參閱《通典·職官十一》。
(2). 宋 元 以來對衙門書吏的稱呼。亦指縣府小吏。小說詞曲中多用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四折:“今日 包待制 大人陞廳坐衙,外郎,你與我將各項文卷打點停當,等僉押者。”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麪,水麪打一和,糊涂成一片。”《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卻有 嚴公 兒子平日最愛的相識,一個外郎,叫做 丘三 ,是個極狡猾奸詐的。”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外郎》:“散郎謂之外郎。今以之稱吏員,乃世俗相褒之辭。”
成語(Idiom):外郎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妻子的丈夫,也可以泛指男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郎一詞最初用于古代婚姻制度中,指的是妻子的丈夫。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泛指男子的稱謂。在現代漢語中,外郎一詞常用于形容男性,特別是年輕男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郎一詞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廣泛使用。它可以用來指代丈夫、男性配偶,也可以用來形容男子的年輕和英俊。例如,在朋友之間可以說:“他是我的外郎,我們結婚已經五年了。”在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描繪男主角的形象:“他是個年輕的外郎,英俊瀟灑,深受女性喜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郎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在古代中國,妻子會稱呼丈夫為“外郎”,表示對丈夫的尊重和依戀。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郎逐漸演變為一種泛指男子的稱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郎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外郎是個勤奮上進的人。
2. 這個年輕的外郎在聚會上吸引了很多女性的注意。
3. 她的外郎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丈夫和父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外郎的發音(wài láng)與“外國郎君”聯想在一起,以幫助記憶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婚姻制度和婚姻稱謂的知識,以及其他形容男性的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的外郎是個英俊的叔叔。
2. 初中生:我姐姐結婚了,她的外郎是個有責任心的丈夫。
3. 高中生:他是個年輕的外郎,受到了很多女孩子的喜歡。
4. 大學生:我爸爸是個勤奮上進的外郎,一直努力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