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
基本解釋
(1).古代謂最原始的物質(zhì)。《列子·天瑞》:“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 漢 班固 《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陳書·高祖紀上》:“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氳。”
(2).引申為天地。 三國 魏 曹植 《神龜賦》:“忽萬載而不恤,周無疆於太素。”
(3).樸素,質(zhì)樸。《淮南子·俶真訓(xùn)》:“偃其聰明而抱其太素。” 漢 班固 《幽通賦》:“皓爾太素,曷渝色兮。” 漢 班固 《東都賦》:“昭節(jié)儉,示太素,去后宮之麗飾,損乘輿之服御。”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乃服》:“然既曰布衣,太素足矣。”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問紈綺。”
成語(Idiom):太素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ài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不為外物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素源自《左傳·昭公十四年》,原意是指人的品德純正,不受外物的誘惑。后來逐漸演變?yōu)橹溉说男袨槎苏粸橥馕锼鶆印?/p>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不受外界誘惑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人的贊美和肯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昭公問左右的臣子:“誰能夠做到太素?”司馬牛回答說:“太素是指人的品德純正,行為端正,不受外物的誘惑。”從此,太素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人品高尚的詞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太”和“素”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真是太素了。
2. 這位老師的教育理念太素了,對學(xué)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太素的發(fā)音“tài sù”與“太素”的意思“品德高尚,行為端正”進行聯(lián)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太陽下面穿著素色的衣服,表示他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相關(guān)的成語,如“太平盛世”、“太公釣魚”等,來拓寬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我覺得我的同桌很太素,從來不作弊。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位律師,她的職業(yè)道德太素了,從不為了金錢而背離法律。
3. 高中生:我爺爺是一位退休的教師,他的教育理念太素了,對學(xué)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4. 大學(xué)生:我覺得一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很重要,應(yīng)該努力追求太素的品德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