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木
成語(Idiom):苞木(bāo mù)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有才能、有潛力的人或事物被埋沒或被忽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苞木”源自于《左傳·僖公三十年》:“夫苞之木,生于深山,不見日月,終身不得展其長。”意思是像生長在深山中的苞木一樣,無法見到陽光,因此無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潛力。這個成語形容有才能、有潛力的人或事物被埋沒或被忽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華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或者形容有潛力的事物被忽視或埋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三十年》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有一株苞木生長在深山中,長期被遮蔽,無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潛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苞”和“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苞木,只需要一個機會就能展現出自己的才華。
2. 這部電影是一顆苞木,需要人們的關注和推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苞木”形象化為一株生長在深山中的植物,無法見到陽光的樣子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埋沒”、“默默無聞”等,以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班級里的苞木,平時很安靜,但在比賽中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
2. 初中生:這個小說作者是一顆苞木,雖然寫作時間不長,但作品卻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關注。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擺脫苞木的命運,展現自己的才能。
4. 大學生:大學期間,我們要努力學習,不做苞木,爭取在社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