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遁
成語(Idiom):逃遁(táo dùn)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逃避責任或困境,躲避現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逃遁是由動詞“逃”和動詞“遁”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逃離或躲避困境、責任或現實。逃遁常常指的是逃避法律責任、逃避困境或逃避現實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逃遁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承擔責任、逃避困境或回避現實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逃避責任的人,也可以用來描述自己或他人對現實問題的回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一句話:“以為逃遁之道,得以無憂。”這句話是太史公在自己的自序中寫的,意思是他認為逃遁是一種可以擺脫煩惱的方式。后來,逃遁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指代逃避責任或困境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逃遁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動詞“逃”表示逃離,動詞“遁”表示躲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逃遁責任,從來不愿意承擔自己的錯誤。
2. 面對困境,他選擇了逃遁,而不是勇敢面對挑戰。
3. 她總是逃遁現實,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逃遁”這個成語看作是逃避和躲避的組合,幫助記憶其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逃離困境或躲避責任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逃遁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夭夭、逃脫、逃亡等,來擴展對逃遁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錯了事情后,選擇了逃遁,沒有勇氣面對。
2. 初中生:面對班級的挑戰,他選擇了逃遁,沒有為團隊做出貢獻。
3. 高中生:考試前,她選擇了逃遁,沒有努力復習,結果成績不理想。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他選擇了逃遁,沒有積極尋找工作機會。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逃遁”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