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人詩
基本解釋
指 唐 之 令狐楚 、 王涯 、 張仲素 三人的詩集。三人同為中書舍人,故稱。 明 楊慎 《升庵詩話·令狐楚<塞上曲>》:“ 令狐楚 與 王涯 、 張仲素 同時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於絶句,號‘三舍人詩’,同為一集。”
成語(Idiom):三舍人詩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è ré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作詩文時能夠舍棄三分之二的文人,意味著能力超群、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舍人詩原本是指古代漢朝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的一句:“三舍人詩而不足。”后來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才華出眾的人。三舍意味著舍棄三分之二,表示這個人的才華超過了大多數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文學才華出眾的人,或者用來夸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能力超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舍人詩最早出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相傳當時司馬相如在朝廷中作詩,有人對他的詩贊賞不已,稱他的詩才非常高超,司馬相如則自謙道:“三舍人詩而不足。”意思是自己的詩才只有三分之一,還不足以稱得上才華出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舍人詩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三舍”和“人詩”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作品真是三舍人詩,引領了整個時代的文學潮流。
2. 這位年輕的畫家真是個三舍人詩,他的繪畫技巧和創意都非常出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寫詩的時候,他舍棄了三分之二的內容,只保留了最精華的部分,這樣就能形容他的才華出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文學作品,了解更多文學家的才華和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小明的畫真好看,她是個三舍人詩呢!
2. 初中生:我覺得那位作家的小說真是三舍人詩,我一直都很喜歡他的作品。
3. 高中生:老師說我寫的文章很有才華,是個三舍人詩,我覺得很開心。
4. 大學生:他的音樂作品真是三舍人詩,每一首都充滿了創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