匄外
基本解釋
舊謂京官請求出任地方官。 宋 楊萬里 《誠齋詩話》:“及 仲秉 為刑部侍郎,觸一權貴,匄外得 丹陽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三》:“坐繳奏 謝霩然 ,賜出身,除御史。忤旨失眷,改工部侍郎,匄外以朝散郎、 集英殿 脩譔知 婺州 。”
成語(Idiom):匄外
發音(Pronunciation):gǎi w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刻薄,不顧他人感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匄外的“匄”是形容詞,意為刻薄;“外”是副詞,表示不顧,無視。匄外形容言辭刻薄,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說話或行為刻薄,毫不顧忌他人感受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別人不要說話過于刻薄,傷害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匄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漢書·王莽傳》。當時,漢朝末年,王莽篡位稱帝,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有一次,王莽在朝廷上講話,有人對他的政策提出了批評,王莽聽后非常生氣,立即下令將這個人處死。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另一個人對王莽說:“你不應該因為別人的批評就將人處死,這樣做太刻薄了。”王莽卻毫不在意地回答:“我做事情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我只顧我自己,這就是我的原則。”于是,人們就用“匄外”來形容王莽的刻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語匄外,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2. 別人的困難他從來不管,總是匄外地嘲笑別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蓋在外面”,表示刻薄的言辭就像是蓋在外面一樣,無視別人的感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刻薄的成語,如“言辭尖酸”、“刀子嘴豆腐心”等。
2. 學習如何用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以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太匄外了,讓人很傷心。
2. 初中生:她總是對別人說刻薄的話,真是太匄外了。
3. 高中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喜歡匄外的人很難交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