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的
基本解釋
(1).忽然。形容快速。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忽的呵弓開秋月,撲的呵箭飛金電,脫的呵馬過似飛熊。”
(2).象聲詞。形容碰撞的聲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只做不聽,走進角門,撲的關了。”
成語(Idiom):撲的
發音(Pronunciation):pū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突然響亮或物體突然落下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的是一個擬聲詞,用來形容聲音突然響亮或物體突然落下的聲音。它通常表示一種突然的動作或事件,給人一種突然而強烈的印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的常用于形容突然出現的聲音或物體的落下聲。例如,雨水撲的一聲落在屋頂上;他一下子撲的坐了下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撲的是一個擬聲詞,沒有具體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擬聲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風一吹,樹葉撲的一聲掉在地上。
2. 突然間,門被撲的一聲關上了。
3. 小貓撲的一下跳到了桌子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撲的”這個擬聲詞與突然的動作或聲音聯系起來,例如樹葉撲的一聲落下、門撲的一聲關上等,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擬聲詞,如嘭、咚等,擴展對聲音的形容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風一吹,門撲的一聲打開了。
2. 初中生(13-15歲):突然間,鳥兒撲的一下從樹枝上飛了起來。
3. 高中生(16-18歲):他看到那個嚇人的畫面,嚇得撲的一聲跳了起來。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