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齍
基本解釋
謂六穀?!?a href="/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 target="_blank">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與其用,使六宮之人共奉之。” 鄭玄 注:“‘齍’讀為‘粢’;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成語(Idiom):六齍(liù pī)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極其狼狽不堪,十分憔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齍是由“六”和“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六”表示數量,表示很多;“齍”是古代的一個單位,指的是一種很小的魚。六齍原指六條小魚,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非常憔悴、狼狽不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齍多用于形容人的容貌或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人因病、勞累或困境等原因而面容憔悴、形容狼狽不堪的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六齍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據說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馬援傳》。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他曾經在戰爭中被俘虜,受盡折磨,身體狀況非常糟糕。后來他被釋放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他的容貌已經變得非常憔悴,狼狽不堪。因此,人們就形容他的樣子為“六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續幾天加班加點,看起來已經像個六齍了。
2. 經歷了那場車禍,他的臉上布滿了傷痕,一副六齍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齍”與“狼狽不堪”聯系起來,因為它們的發音相似。也可以聯想到馬援的故事,想象他狼狽不堪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形容人或事物狀態的成語,如“面黃肌瘦”、“狼狽不堪”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描述人或事物的狀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跑了一整天,回到家已經累得像個六齍。
初中生:考試前幾天,我每天都在圖書館學習,看起來像個六齍。
高中生:他因為長時間熬夜寫論文,看起來已經六齍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