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志
成語(Idiom):負志(fù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fù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失去志向或意志力,喪失斗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志是指一個人失去了追求目標的意愿和決心,缺乏積極向上的斗志。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和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志常用于形容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對困難時缺乏動力和斗志。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遭遇失敗或挫折后心灰意冷,不再積極向上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的晉國公子重耳因為得罪了當時的國君,被迫流亡他國。他在流亡期間,遭遇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從未放棄追求回國的志向。最終,他成功地重返晉國,成為了晉文公。這個成語就是源于這個故事,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堅持自己的志向和決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負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負”和名詞“志”組成。其中,“負”表示失去,喪失,而“志”表示志向,意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難面前,他不但沒有負志,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目標。
2. 面對失敗,我們不能負志,應該繼續努力。
3.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很有斗志,他們不會輕易負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背負著一個志向的重擔,但在面對困難時,他卻失去了這個志向,變得低頭喪氣,負起了志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負志”相關的成語,如“志同道合”、“志在四方”等,來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考試不好,負志了,不想再學習了。
2. 初中生:運動隊在比賽中失利后,隊員們有些負志,但教練鼓勵大家堅持訓練。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有些同學開始負志,但我們要互相鼓勵,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