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譏
成語(Idiom):怨譏(yuàn jī)
發(fā)音(Pronunciation):yuà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別人的過錯或缺點心存怨恨和譏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怨譏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怨指心中的怨恨和不滿,譏指嘲笑和嘲諷。怨譏表示對別人的過錯或缺點心存怨恨,并以嘲笑的方式表達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怨譏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對他人的過錯或缺點心懷不滿,并以嘲笑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成語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來批評他人的不足或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怨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張寶的人,他心存怨恨,經(jīng)常對別人的過錯和缺點進行嘲笑和譏諷。他的行為引起了眾人的不滿,最終導(dǎo)致了他的失敗和孤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怨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怨”和“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過錯總是心存怨譏。
2. 她經(jīng)常以怨譏的口吻評論他人的不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把“怨譏”拆分成“怨”和“譏”來記憶這個成語。怨意為怨恨,譏意為譏笑,兩個詞匯的組合形成了成語“怨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怨譏相關(guān)的成語,如“嗤之以鼻”、“冷嘲熱諷”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對同學們的過錯心存怨譏,總是用嘲笑的方式表達出來。
2. 初中生(13-15歲):她經(jīng)常以怨譏的口吻評論他人的不足,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3. 高中生(16-18歲):他對老師的教育方式心懷怨譏,卻沒有提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經(jīng)常以怨譏的方式評論政治人物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