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節
成語(Idiom):直節(zhí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zhí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直截了當地堅守正義、不屈服于外界壓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直節是由“直”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直,意為直接、直截了當;節,意為堅守原則、不屈服。直節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壓力或誘惑時,能夠堅定地堅守正義、不妥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直節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正義與利益之間能夠堅守原則、不屈服于外界壓力的品質。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勇于維護公正正義、不畏困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直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傳戰國時期,趙國和秦國交戰,秦國派遣使者以重利誘惑趙國的將領廉頗,希望他投降。廉頗堅守正義,毅然拒絕了秦國的誘惑,表現出了直節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誘惑時,展現了直節的品質。
2. 這個領導在處理問題時,一直保持著直節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直”字的筆畫形狀,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直截了當地堅守正義。同時,可以用“節”字的讀音“jie”聯想到堅守原則、不妥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正義、堅守原則相關的成語,如“忠誠”、“正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廉頗一樣,保持直節的品質,不做欺騙別人的事情。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應該保持直節,選擇誠實面對。
3. 高中生:在社會競爭中,我們要堅守直節,不做不道德的事情來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