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敘
基本解釋
(1). 清 制對考績優(yōu)異的官員,交部核議,奏請給予加級、記錄等獎勵,謂之“議敍”。 清 朱珪 《吏部稽勛司郎中張君墓志銘》:“ 乾隆 庚子科舉人,議敍八品京官。” 清 譚嗣同 《先仲兄行述》:“以國子監(jiān)生充實録館謄録,議敍通判。”
(2).指掌議敘之官。《清史稿·選舉志七》:“惟四庫館謄録、議敍等職,多靳不令納捐。”
成語(Idiom):議敘(yì x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評論、討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敘是指對某一事物進行評論、討論。它強調對事物的評述和觀點的交流,常用于文學作品、社會討論等場景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敘常用于以下場景:
1. 文學作品中,用于描寫人物的思想、情感等內(nèi)心世界。
2. 社會討論中,用于表達對某一事件或觀點的評論。
3. 學術研究中,用于對某一課題進行深入討論和分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議敘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大雅·采葛》中,原意為評論、議論。后來逐漸演變?yōu)楸硎緦δ骋皇挛镞M行討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議敘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2. 這篇文章議敘了社會問題的根源。
3. 他們在討論中進行了深入的議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議敘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議”字解釋為“評論、討論”,將“敘”字解釋為“敘述、表達”。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2. 將議敘的發(fā)音與“一敘”進行聯(lián)想,一敘表示一次討論或評論,幫助記憶其發(fā)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評論、討論相關的成語,如“議論紛紛”、“評頭論足”等。
2.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了解不同作者對事物的議敘方式和風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有趣的議敘活動。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分成小組,進行一次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議敘。
3. 高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議敘性的作文,表達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