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xiè qiān lǐ ㄧ ㄒㄧㄝ ˋ ㄑㄧㄢ ㄌㄧˇ一瀉千里(一瀉千里)
◎ 一瀉千里 yīxiè-qiānlǐ
(1) [rush;rush down a thousand li]∶指江河水勢奔流直下
(2) [be bold and flowing in writting ]∶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詞語解釋
yī xiè qiān lǐ ㄧ ㄒㄧㄝ ˋ ㄑㄧㄢ ㄌㄧˇ一瀉千里(一瀉千里)
(1).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 唐 李白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宋 陳亮 《與辛幼安殿撰》:“ 長江 大河 ,一瀉千里,不足多怪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 河 之源自天上來,驚濤奔浪,一瀉千里。” 王蒙 《湖光》:“雄渾的 錢塘江 好象離他更近了,江水一瀉千里,大橋從容堅實。”亦作“ 一瀉百里 ”、“ 一瀉萬里 ”。 唐 韓愈 《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2).形容發展迅速。 茅盾 《子夜》十一:“上月里十五號前后那么厲害的跌風,大家都以為一瀉千里的了,誰知道月底又跳回來。” 楊朔 《百花山》:“這以后,革命部隊真是一瀉千里,到一九四九年初,便進入 北京 了。”
(3).比喻文章氣勢奔放。 明 王世貞 《文評》:“ 方希直 如奔流滔滔,一瀉千里,而瀠洄滉瀁之狀頗少。”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瀉千里
成語(Idiom):一瀉千里
發音(Pronunciation):yī xiè qiān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流奔涌,勢不可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瀉千里是一個形容詞語,意思是像水流一樣迅猛奔涌,勢不可擋。它常用來形容事物發展迅速,勢頭強勁,沒有任何阻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瀉千里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發展速度或勢頭,尤其是在積極向上的方面。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進步迅速,一個團隊的士氣高昂,或者一個項目的快速推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瀉千里這個成語源于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世說新語·文學》。故事中講述了一位名叫張善子的學生,他的進步非常迅速,就像水流一樣奔騰不止。后來,人們用“一瀉千里”來形容學生的快速進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瀉千里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一”、“瀉”、“千”、“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習進步非常快,簡直像一瀉千里。
2. 這個項目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像水流一樣一瀉千里。
3. 這支隊伍士氣高昂,向前沖鋒的勢頭就像一瀉千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江河水流迅猛奔涌,一路向前,勢不可擋,就像事物的發展一樣迅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速度和勢頭相關的成語,如“如火如荼”、“風馳電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在學習,希望我的成績可以一瀉千里。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籃球隊進步很快,每場比賽都像一瀉千里。
3. 高中生:我的英語水平一瀉千里,現在可以流利地和外國人交流了。
4. 大學生:我們的創業項目發展迅速,希望能夠一瀉千里地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