誑告
成語(Idiom):誑告
發音(Pronunciation):kuáng g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欺騙、背叛、虛假陳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誑告是指故意欺騙、背叛他人或做出虛假陳述的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欺騙的不誠實和背叛的不義。在社會交往中,誑告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會嚴重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誑告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欺騙他人或虛假陳述的行為。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欺詐行為,如欺騙他人的感情、背叛朋友的信任、偽造證據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為了躲避追捕,故意誑告自己的家人,導致家人被殺。這個故事揭示了誑告行為的惡劣性質和危害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逃避責任,誑告了自己的同事。
2. 她用虛假證據誑告了前任男友,導致他被判無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誑告”拆解為“誑”(kuáng)和“告”(gào)來記憶。誑意為欺騙、背叛,告意為陳述。可以聯想到一個人故意背叛他人并做出虛假陳述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欺世盜名”、“虛情假意”等,來擴展對欺騙和背叛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同學誑告了他,說他偷了鉛筆。
2. 初中生(13-15歲):她為了報復朋友,誑告了她的秘密。
3. 高中生(16-18歲):他被誑告了,導致他失去了獎學金。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那個人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誑告了自己的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