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沒
成語(Idiom):濡沒
發音(Pronunciation):rú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淹沒、沉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濡沒”指的是物體被水淹沒或沉沒。它可以用來形容物體完全被水覆蓋,無法看到或找到。同時,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情感或事物被淹沒或掩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水災、海難等自然災害,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情感被其他事物所掩蓋或淹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濡沒”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天運》。故事中,莊子的一位朋友告訴他:“昔者,在夏之時,有大水至于涂者,而舜舟楫而弗舍。舜曰:‘若使大水至于此,無所容之,若使大舟至于此,無所濡之。’”這個故事表達了舜對大水的恐懼和對大船的信任,從而衍生出了成語“濡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濡沒”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濡”和“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雨下得太大了,整個街道都濡沒在水中。
2. 他的才華在這次比賽中被其他選手的出色表現所濡沒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濡沒”。可以想象一個物體被水淹沒,完全消失在水中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相關的成語,如“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下雨的時候,小河里的石頭都被水濡沒了。
2. 初中生:他的努力成果被其他人的表現所濡沒,感到很失落。
3. 高中生:這個小村莊在洪水中被徹底濡沒,需要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