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恤
成語(Idiom):撫恤(fǔ xù)
發音(Pronunciation):fǔ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撫慰和安慰,給予安撫和補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撫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撫”意為撫慰、安撫,指通過言語或行動來安慰他人的情緒;“恤”意為補償、關懷,指對他人的傷害或遭遇給予關心和照顧。撫恤這個成語表示對受傷害、遭遇困難的人給予關懷和補償,以安撫他們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撫恤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對受傷害、遭遇困難的人給予撫慰和補償的情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安慰朋友在失戀后的情緒,給予患病的親人關懷和照料;也可以用在法律領域,如對受害者進行賠償,給予他們精神撫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撫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宣公十年,魯國的國君宣公因為一次意外而受傷,無法行走。宣公的臣子晏子知道后,立即前往探望并照顧宣公。宣公非常感激,于是對晏子說:“吾有望矣,恤我民者也。”這句話意思是說,晏子的關心和照顧不僅僅是關心宣公個人,也是關心整個國家的民眾。從此以后,“撫恤”這個詞就被用來形容對受傷害、遭遇困難的人給予關懷和補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撫恤那些受傷害的人,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上的支持。
2. 這個組織專門為受災地區的人提供撫恤和援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撫恤”這個成語與“撫慰”和“補償”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撫慰是通過撫摸和安慰來安撫他人的情緒,補償是對損失或傷害進行補償和賠償。因此,撫恤可以理解為通過撫慰和補償來安撫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撫恤相關的成語,如撫育、撫今思昔等。同時,可以了解撫恤在古代法律中的具體應用,以及現代社會對受傷害、遭遇困難人群的撫恤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常常撫恤我,當我遇到困難時給予我鼓勵和幫助。
2. 初中生:社會應該撫恤那些受傷害的人,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上的支持。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撫恤力度,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關心和撫恤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