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膿
成語(Idiom):流膿(liú nóng)
發音(Pronunciation):liú n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病體潰爛,膿液不斷流出,比喻社會上的丑惡現象不斷涌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流膿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文公十三年》中,原意是指病體潰爛,膿液不斷流出。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比喻社會上的丑惡現象不斷涌現,如貪污腐敗、欺詐騙局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貪污腐敗、欺詐騙局等社會丑惡現象,形容這些現象不斷涌現,嚴重影響社會風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流膿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文公十三年》。當時,齊國文公病重,齊國大夫們為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紛紛陷入了爭斗之中。其中一個大夫名叫丁公,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進行欺詐、謀殺等惡行。這樣的丑惡現象就像病體潰爛,膿液不斷流出一樣,因此形成了成語“流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流”表示動作,賓語“膿”表示病體潰爛的膿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腐敗現象真是流膿不止,需要采取嚴厲的措施來整治。
2. 這個公司的貪污行為已經讓社會秩序陷入了流膿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成語“流膿”,可以想象一個病人的傷口不斷潰爛,膿液不斷流出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到社會上丑惡現象不斷涌現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社會的反腐敗斗爭,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深對流膿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的行為就像社會上的流膿一樣,應該被警察抓起來。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為了防止社會上的流膿現象不斷涌現。
3. 高中生:流膿的現象在我們社會上屢見不鮮,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改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