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謁
成語(Idiom):過謁(guò yè)
發音(Pronunciation):guò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超過正常范圍或越過底線去訪問、探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過謁是由“過”和“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過”表示超過、越出,而“謁”表示拜訪、探望。它的基本含義是超過正常的范圍或越過底線去拜訪、探望。這個成語強調了行為的過度,常常用來形容人們過分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間或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過謁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那些不尊重他人隱私或越界行為的人。比如,當某人在沒有經過允許的情況下進入他人的房間,我們可以說他過謁了他人的私人空間。此外,過謁也可以用來形容超越一定底線的行為,比如過分打擾他人的休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過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上》一文。故事中,孟子對一個官員說:“過謁之,謁過也。”意思是超過底線去拜訪別人就是越界。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超過正常范圍的拜訪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過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謁了我的私人空間,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就進入了我的房間。
2. 這個商家過謁了我的隱私,非法獲取了我的個人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過謁”與“越界”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越過了別人的底線去拜訪,就是過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尊重他人隱私和權益相關的成語,比如“窺豹一斑”、“侵犯隱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過謁了我的底線,沒有經過允許就拿走了我的玩具。
2. 初中生:他過謁了我的隱私,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看了我的日記。
3. 高中生:他過謁了我的個人空間,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就進入了我的房間。
4. 大學生:他過謁了我的權益,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使用了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