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憤
成語(Idiom):嗟憤(jiē fèn)
發(fā)音(Pronunciation):jiē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悲憤和嘆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嗟憤是由“嗟”和“憤”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嗟”表示嘆息、悲嘆,表示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悲憤;“憤”表示憤怒、氣憤,表示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憤怒。嗟憤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對社會不公、道德敗壞或個人受到不公正對待等情況的悲憤和憤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嗟憤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相關的場景,例如:
1. 當看到社會不公平的現(xiàn)象時,可以用嗟憤來表達對這種不公的悲憤之情。
2. 當個人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可以用嗟憤來表達對這種不公的憤怒和不滿。
3. 當看到道德敗壞的行為時,可以用嗟憤來表達對這種道德敗壞的悲憤和憤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嗟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楚漢戰(zhàn)爭中失敗后,被劉邦俘虜。項羽對劉邦的背叛和自己的失敗感到非常悲憤和憤怒,于是寫下了《嗟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首詩中有一句“嗟憤余生,恨無窮已”,后來人們就將“嗟憤”作為一個成語來表示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悲憤和憤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嗟憤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社會不公的現(xiàn)象感到嗟憤不已。
2. 面對那些道德敗壞的人,我感到嗟憤之情難以平息。
3. 他對自己受到不公正對待感到嗟憤,決定要為自己爭取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嗟憤這個成語:
1. 將“嗟”和“憤”兩個字分開記憶,嗟表示悲憤和嘆息,憤表示憤怒和氣憤。
2. 可以將嗟憤與悲憤和憤怒這兩個情緒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悲憤和憤怒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以下內容:
1. 學習其他與社會不公、道德敗壞等相關的成語,如義憤填膺、忿忿不平等。
2. 閱讀相關的文章、新聞和書籍,了解和思考社會不公和道德敗壞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對班級里的欺負行為感到嗟憤,希望老師能夠采取措施制止。
2. 初中生(13-15歲):看到新聞里的不公平對待,我對社會現(xiàn)象感到嗟憤,希望能夠改變這樣的局面。
3. 高中生(16-18歲):對于那些不道德的行為,我感到嗟憤不已,希望能夠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
4. 大學生(19-22歲):我對社會不公和道德敗壞感到嗟憤,決定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