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肉
成語(Idiom):果肉
發音(Pronunciation):guǒ r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果實的肉部分,比喻事物的核心或精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果肉”指的是水果中的肉部分,它是水果中最重要、最有營養的部分。在引申意義上,成語“果肉”用來形容事物的核心或精華,表示某個事物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果肉”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精華或核心部分,可以用在各種文章、演講或日常對話中。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文章的重點部分、演講的亮點、問題的關鍵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果肉”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當時,荀卿對孟子說:“始吾見子之時,猶未得其門而入也。今子已入,未得其室而居也。” 孟子回答:“是何也?” 荀卿說:“猶未得其果而食也。” 孟子說:“果者,其肉也。” 這里的“果肉”指的是水果中最重要、最有營養的部分,后來成為了成語“果肉”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果肉”是作者對社會問題的深刻剖析。
2. 這個項目的“果肉”是產品的創新設計和高品質。
3. 這本書的“果肉”是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水果中的肉部分來記憶成語“果肉”的含義。想象自己在吃水果時,最先吃到的是水果的肉部分,這部分最為美味和有營養,代表了事物的核心或精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果肉”相關的成語,例如“果然”、“果敢”、“果斷”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喜歡吃蘋果,特別是蘋果的果肉部分。
2. 初中生(13-15歲):這本書的“果肉”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問題的“果肉”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關鍵點。
4. 大學生(19-22歲):研究這個領域的“果肉”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5. 成年人(23歲以上):這個項目的“果肉”是市場需求和產品創新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