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德
成語(Idiom):疑德(yí dé)
發音(Pronunciation):yí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懷疑他人的品德或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疑德是一個貶義詞語,表示對他人的品德或道德產生懷疑。它常用來形容對某人的行為或言辭不太信任,懷疑對方是否真誠或有不良意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疑德常用于描述在人際關系中出現的不信任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疑德來表達對他人行為的懷疑,或者警惕他人可能存在的不良動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疑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導傳》中。據說,晉朝時期,王導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和魅力的官員,但他的品德卻備受質疑。疑德一詞就是由此而來,形容人們對王導的品德產生懷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疑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疑”表示懷疑,質疑,而“德”表示品德,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他的疑德讓我很難相信他的承諾。
2. 老師對學生們的疑德導致了更嚴格的紀律要求。
3. 他的言辭充滿了疑德,讓人很難相信他的誠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疑德”與“懷疑他人的品德或道德”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懷疑他人的品德時,心中充滿了疑問和不信任的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疑神疑鬼”、“疑人不用”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新同學的疑德讓我不敢和他交朋友。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疑德導致了更嚴格的考試監考。
3. 高中生:他的疑德讓我對他的承諾感到懷疑。
4. 大學生:社會上存在很多疑德的人,我們要保持警惕。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成語“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