磲椀
成語(Idiom):磲椀(qú wǎn)
發音(Pronunciation):qú w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磲椀,古代用來盛飯的木碗。磲椀形狀簡單,沒有裝飾,但是它卻能容納美味的食物。將這個形象引申到人的品德和心地上,表示一個人雖然外表平凡,但內心高尚、善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不計較外表和物質條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磲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天運》:“磲椀之中,飯漆不沾其外,羹黍不附其內。”這句話形容了磲椀內外的干凈整潔,引申到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磲椀為形容詞性成語,修飾人的品德和心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外表樸實,但是內心卻像磲椀一樣善良。
2. 她的品德高尚,被大家稱為一個磲椀般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磲椀的形象與一個人的內心品德和心地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成語,如“心如明鏡、品德高尚”。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我們班上的好同學,心地像磲椀一樣善良。
2. 初中生:他雖然不起眼,但是他的品德像磲椀一樣高尚。
3. 高中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能夠保持磲椀般的心地不容易。
4. 大學生:他的品德高尚,被大家稱為一個磲椀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