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子
基本解釋
[釋義]
(名)集體勞動中協同使勁時,為統一步調,減輕疲勞等所唱的歌。大都由一人領唱,大家應和。
[構成]
附加式
[例句]
他們在喊勞動號子。(作賓語)
英文翻譯
1.a work song sung to synchronize movements, with one person leading
詳細解釋
◎ 號子 hàozi
(1) [work song sung to synchronize movement,with one person leading]∶勞動時大伙一起唱的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以統一步調減輕疲勞
(2) [mark]∶標志;記號
(1).科舉考場中生員答卷和食宿之所。人各一小間,每間有編號。《糊涂世界》卷十一:“我時常聽説號子里鬧鬼,我第一場就遇到這事,我不可不去看看。”
(2).監房。 方志敏 《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二等普通號(即三等號)是最苦最糟的號子。” 鄒韜奮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尤妙的是 李公樸 先生,他好像在學校時代準備演說競賽似的,不但把所備的材料念得爛熟,而且還要在號子里大練其嗓子。”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昏暗的號子里十分擁擠,犯人們多得連翻轉身也不方便。”
(3).在集體勞動中協同使勁時,為統一步調,減輕疲勞等所唱的歌。多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和。《西游記》第七三回:“每一個小 行者 ……一齊著力,打個號子,把那絲繩都攪斷,各攪了有十餘斤。” 楊朔 《鴨綠江南北》:“許多 朝鮮 戰士點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著亮,緊張的叫著號子,動手往外拉那些死車。”
(4).猶品類。常與指示代詞“這”、“那”連用。 胡萬春 《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有我們這號子人,不用說撈船,就是一座一座山,也會托起來的!” 華純 等《秧歌劇選·大家好》:“快不要提那號子事啦!”
(5).管樂器。即號筒。參見“ 號筒 ”。
成語(Idiom):號子(hào zi)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號角聲,也用來形容聲音洪亮、響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子是指號角聲,號角是古代用來傳遞信息、調動軍隊的一種樂器。號子這個成語引申為聲音洪亮、響亮,形容聲音宏亮、嘹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號子一般用于形容聲音洪亮、響亮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歌唱、演講、呼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號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中使用的號角傳令。古代軍隊中的號手吹響號角,傳遞指令和調動軍隊。號角聲洪亮、嘹亮,因此形容聲音洪亮、響亮的事物就被稱為號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歌聲如同號子一般,讓人聽了熱血沸騰。
2. 演講結束后,全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號子。
3. 這個廣告的音樂號子非常吸引人,讓人忍不住想要跟著一起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號角聲”來聯想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號角聲洪亮、響亮,就像號子這個成語的意思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聲音洪亮、響亮的成語,如雷鳴般的掌聲、震耳欲聾等。
2. 了解中國古代軍事中使用的號角傳令的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上課時的聲音就像號子一樣響亮。
2. 初中生(13-15歲):運動會上,同學們加油助威的號子聲震耳欲聾。
3. 高中生(16-18歲):演講比賽中,選手們的演講聲音如同號子一般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