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
基本解釋
天子。《易·師》:“大君有命,開國承家。” 孔穎達 疏:“大君,謂天子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大君若不棄 書 之力,亡臣猶有所逃。” 杜預 注:“大君,謂天王。” 唐 沉佺期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大君制六合,良佐參萬機。” 宋 范仲淹 《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大君無為而百度自治,為首領者,亦以眾員供其策使。”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隸釋·漢鄭固碑》:“先是君大男 孟子 有 楊烏 之才……年七歲而夭,大君、夫人所共哀也。”《三國志·魏志·董昭傳》:“足下大君,昔避內難,南游 百越 。”《晉書·謝鯤傳》:“ 溫嶠 嘗謂 鯤 子 尚 曰:‘尊大君豈惟識量淹遠,至於神鑒沉深,雖 諸葛謹 之喻 孫權 不過也。’”
成語(Idiom):大君
發音(Pronunciation):dà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或統治者的尊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君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用來稱呼君主或統治者。在古代社會中,君主是國家的最高領導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因此,大君一詞常常用來表示君主的威嚴和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君一詞通常用于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傳統戲劇等場景中,用來形容君主的威嚴和統治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或群體中的權威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君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詩經》中,用來形容君主的威嚴和統治力。后來,這一詞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常見的成語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君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大”和“君”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其出色的領導能力贏得了大君的贊賞。
2. 這位企業家被譽為商界的大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君”與“君主”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威嚴的君主站在高處俯視眾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大君”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了解君主制度、封建社會等相關知識。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威和領導力相關的成語,如“一言九鼎”、“一手遮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君就像是校長,他有很大的權力。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有能力的大君,他們統治著整個國家。
3. 高中生:在古代社會,大君的權威是不可動搖的。
4. 大學生:這位企業家憑借其商業才能成為了商界的大君。
5. 成年人:作為一個領導者,你必須要有大君的氣勢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