闚測
成語(Idiom):闚測
發音(Pronunciation):kuī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過探究研究,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闚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闚”意為探究、研究,“測”意為推測、探測。闚測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究,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它強調了通過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事物,以便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闚測常用于描述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情境。它可以用來形容科學家、學者、調查員等專業人士在他們的領域中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過程。此外,闚測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通過深入思考和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闚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子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子貢的年輕人。有一天,孔子問子貢:“你知道為什么人們在研究問題時要深入思考嗎?”子貢回答說:“因為只有通過深入思考,我們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和真相?!笨鬃臃浅Y澷p子貢的回答,稱贊他能夠闚測問題的本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闚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闚”是動詞,“測”是動詞。兩個字的組合形成了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闚測,發現了問題的根源。
2. 這個科學家花了很多時間闚測這個理論的可行性。
3. 他們利用數據闚測市場趨勢,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闚測”與“探究研究”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是一個科學家或學者,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究,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闚測這個詞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探幽索隱”、“察言觀色”等等。這些成語都與觀察、分析和探索有關,可以幫助你擴展詞匯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喜歡闚測動物的習性,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慣。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鼓勵我們要闚測問題的本質,提出有深度的觀點。
3. 高中生(16-18歲):在做科學實驗時,我們需要闚測實驗數據,找出規律和結論。
4. 大學生(19-22歲):學術研究要通過闚測,深入探討問題,提出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