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
基本解釋
(1).不少于。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后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云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并不下于我。”
(3).沒有攻克。《后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成語(Idiom):不下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少于、不低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數量或程度超過某個標準或預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比較兩個事物的數量或程度,強調數量或程度的多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下一百是源自《晉書·王導傳》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王導為晉文帝寫文章時,文帝要求他寫五百字,王導卻寫了六百字。后來文帝問王導為什么寫了六百字,王導回答:“我只寫了六百字,還不下一千字呢。”意思是說自己的寫作水平還遠遠不到一千字的程度。這個故事中的“不下”表示數量超過某個標準或預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不”和“下”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績不下于任何一個同學。
2. 這本書的價值不下于一百元。
3. 這場雨下了一夜,不下三十毫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不下”為“不在下面”,表示數量或程度在上面,即超過某個標準或預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不亦樂乎”、“不可勝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成績不下于班級里的任何一個同學。
2. 初中生:這次考試的難度不下于以前的任何一次。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票房不下于同期上映的其他大片。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投資額不下于一億元。
5. 研究生:這篇論文的引用次數不下于任何一篇在同領域的研究。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