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陀
成語(Idiom):祇陀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知識淵博、學問深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祇陀是佛教用語,原指佛陀的徒弟,后用來形容人學識淵博、學問深廣。成語“祇陀自大”中的“自大”表示自負、自滿的意思,形容那些自以為知識淵博而驕傲自滿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自以為是、自負自滿的人,或者用來表揚那些學識淵博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祇陀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用來指代佛陀的弟子。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學識淵博的人。成語“祇陀自大”的故事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祇陀自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輕,但是祇陀自大,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
2. 這位教授祇陀自大,總是對自己的學識非常自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祇陀”拆分為“祇”和“陀”,并與“知”、“學”等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為學識淵博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文化,了解佛陀的弟子在佛教傳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祇陀,每次考試都能拿到第一名。
2. 初中生:老師說他是祇陀,但是他卻總是很謙虛。
3. 高中生:那個祇陀自大的同學以為自己比我們都聰明,可是成績卻不如我們。
4. 大學生:他在學術界被譽為祇陀,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出色。
5. 成年人:那個自以為是的祇陀,總是對別人的意見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