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骨字
基本解釋
謂柔媚的字體。 宋 蘇軾 《書王定國題吳說帖》:“去國八年,歸見中原士大夫,皆用散毫作無骨字。”
成語(Idiom):無骨字
發音(Pronunciation):wú gǔ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些字形獨特,沒有明顯的筆畫結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骨字是指一些漢字的字形沒有明顯的筆畫結構,看起來沒有骨頭一樣。這些字形獨特,與常見的漢字有所區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骨字常用于形容某些字形奇特、獨特的漢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書法作品中的特殊字體,或者形容某些字體設計中的特殊字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骨字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徐無鬼》一章中。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一位名叫徐無鬼的人,他寫字的時候,字形非常奇特,沒有骨頭一樣。后來,人們就用“無骨字”來形容那些字形獨特的漢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骨字屬于名詞短語,由“無”、“骨”和“字”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很好,有些字甚至是無骨字,看起來非常獨特。
2. 這幅書法作品中的一些字用了無骨字的形式,給人一種別樣的藝術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觀察和練習書法,特別是那些字形奇特的漢字,來幫助記憶無骨字這個成語。另外,也可以通過制作記憶卡片,將無骨字的字形和含義寫在卡片上,進行反復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漢字感興趣,可以進一步研究無骨字的起源和發展,了解更多關于漢字形態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字看起來好像沒有骨頭,是不是無骨字?
2. 初中生:書法展覽上有一些字用了無骨字的形式,很特別。
3. 高中生:在古代的字典中,有一些無骨字的字形已經不再使用了。
4. 大學生:研究漢字的歷史和演變,可以了解無骨字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