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苛捐雜稅
發音(Pronunciation):kē juān zá s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府對人民征收過多、過重的稅收和嚴苛的捐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苛捐雜稅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政府過度征收人民的稅款和捐款,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個成語常用來批評國家政府不合理的財政政策和不公平的稅收制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批評政府的過度財政壓力,或者描述個人或組織對于稅收負擔過重的抱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苛捐雜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政府征收的稅收和捐款往往過多而且繁雜,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當時人們對于稅收和捐款的不滿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苛捐雜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苛”表示苛刻、嚴厲,而“捐雜”表示捐款和各種雜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苛捐雜稅,讓他們難以生存。
2. 這個國家的財政政策過于苛刻,征收了大量的苛捐雜稅。
3. 人民對于政府的苛捐雜稅感到非常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苛捐雜稅”這個成語與政府對人民征收過多、過重的稅收和嚴苛的捐款的負面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以及相關的政策和改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政府要是不收那么多的苛捐雜稅,我們家就能買更多的玩具了。
2. 初中生:政府應該減少對企業的苛捐雜稅,這樣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
3. 高中生:苛捐雜稅的存在使得貧富差距更加明顯,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 大學生:政府應該通過改革稅收制度,減輕人民的苛捐雜稅負擔,提高社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