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質
成語(Idiom):散質
發音(Pronunciation):sà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散漫、松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散質指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散漫、松散,缺乏集中和堅定的特點。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思想不集中,行為不穩定,缺乏條理和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不集中,缺乏條理和目標。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描述某個人的工作態度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散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中,強調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的集中和穩定,而散質則相反,指的是一個人的品質和思想不穩定,缺乏集中和堅定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散質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散”表示散漫、松散,“質”表示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習態度很散質,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很低,主要是因為成員的工作態度都很散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思維像散開的顆粒一樣,沒有集中在一起,就像散質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和提高漢語水平,可以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和例句,以及參加相關的漢語學習課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注意力很散質,上課經常走神。
2. 初中生:班級里有些同學的學習態度很散質,成績不穩定。
3. 高中生:他的學習計劃很散質,總是拖到最后才開始復習。
4. 大學生:有些同學的論文寫作態度很散質,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5. 成年人:他的工作態度很散質,經常無法按時完成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