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史
成語(Idiom):腐史(fǔ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fǔ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篡改、歪曲的歷史,也指腐敗、墮落的歷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腐史一詞由“腐敗”和“歷史”兩個詞組成,意味著歷史上被篡改、歪曲的事件或事實。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以不正當手段改變歷史真相、歪曲歷史事實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腐史一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故意篡改歷史的行為,也可用于諷刺那些為了個人或團體利益而歪曲歷史事實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腐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萬歷野獲編》一書中。該書是明代官員楊慎所編,其中記載了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一個官員篡改歷史的行為,被楊慎批評為“腐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腐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讀音為fǔ sh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歷史書被指責為腐史,因為它明顯篡改了歷史事實。
2. 這個政府試圖控制歷史教育,以便制造腐史來掩蓋他們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腐史”與“篡改歷史”、“歪曲事實”等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腐爛的歷史書被人故意篡改,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歷史的重要性和歷史教育的價值,以及如何辨別真實的歷史事實和被篡改的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讀了一本腐史,里面的歷史事件都被改變了。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警惕腐史,不能輕易相信一些被篡改的歷史。
高中生:這個政府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制造了大量的腐史來歪曲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