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全牛
基本解釋
謂眼里沒有完整的牛。《莊子·養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 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 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后以“無全牛”比喻技藝精純的境界,或謂專注于某一事物達到極點。 唐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詩:“ 長桑 晚洞視,五藏無全牛。” 清 黃鷟來 《詠懷》:“少壯喜談兵,目中無全牛。”
成語(Idiom):無全牛
發音(Pronunciation):wú quán n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未達到完美或盡善盡美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全牛可以理解為“沒有完全的牛”,意思是指事物沒有達到完美或盡善盡美的狀態。牛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強壯和完美的象征,而無全牛則表示事物還有不足之處或存在缺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全牛常用于形容人的能力、工作成果、藝術作品等方面的不完美。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不完善或缺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全牛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牛郎織女》。故事中,牛郎和織女是一對相愛的仙人,但由于天帝不允許人與仙人相愛,他們被迫分開,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節相會一次。這個故事中的牛郎和織女象征著完美的愛情,而無全牛則表示他們之間的愛情并不是完美無缺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全牛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是副詞,表示沒有;“全”是形容詞,表示完全;“牛”是名詞,表示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雖然有亮點,但還是無全牛,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2. 這幅畫的構圖很好,但是色彩處理上還有些無全牛的地方。
3. 雖然他是個優秀的運動員,但在某些技術上還有些無全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牛郎織女的故事來記憶無全牛這個成語。牛郎和織女的愛情并不完美,所以可以將無全牛與他們的故事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無全牛相近或相似的成語,如“不盡人意”、“有缺點”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雖然很漂亮,但還有一些無全牛的地方。
2. 初中生:我的作文寫得還不錯,但還有一些地方無全牛,需要修改。
3. 高中生:雖然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但還有一些知識點無全牛,需要加強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