嶚峭
成語(Idiom):嶚峭
發音(Pronunciation):liáo q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勢險峻峭拔,也用來形容文章、詩句等意境險峻、高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嶚峭是由“嶚”和“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嶚指的是山勢險峻,峭指的是山峰陡峭。合在一起形容山勢險峻峭拔,也用來形容文章、詩句等意境險峻、高遠。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險峻的山勢或高遠的詩句,給人以壯麗、雄偉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嶚峭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山勢險峻、高聳入云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詩句等意境險峻、高遠。比喻詩文情感深沉、意境高遠。可以用在山水詩、游記、散文等作品中,以表達壯美的自然景觀或深遠的思想感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嶚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的人文胸懷。其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山勢險峻、河流奔流入海的壯麗景象,也包含了深沉的哲理。后來,人們將這句詩中的“依山盡”解讀為“嶚峭”,從而形成了成語“嶚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嶚峭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峻峭險峻,很多登山愛好者都挑戰過。
2. 這篇文章的意境嶚峭,給人以深遠的思考。
3. 他的詩句用詞嶚峭,讓人讀后心生贊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嶚峭”這個成語與“峻峭”的發音相似,都含有“峭”字,表示險峻、高遠的意思。想象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它的形狀險峻峭拔,就像這個成語所描述的一樣。通過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也可以閱讀一些描寫山水景色的名篇名句,進一步感受嶚峭的意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山上的路很嶚峭,我們小心地走著。
2. 初中生(12-15歲):這首詩的意境嶚峭,讀起來很有感覺。
3. 高中生(15-18歲):這篇文章的思想很嶚峭,讀后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