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
基本解釋
(1). 孔 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論語·先進》“德行: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語: 宰我 、 子貢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學: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后漢書·鄭玄傳》:“ 仲尼 之門,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東觀 設置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南史·王儉傳》:“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總明觀 ,以集學士,或謂之 東觀 。置東觀祭酒一人, 總明 訪舉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漢 代舉士的四種科目。《通典·選舉一》:“﹝ 漢武帝 ﹞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
(4).指 漢 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李賢 注引 顏師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5). 唐高宗 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人倫·四科》:“容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7).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成語(Idiom):四科
發音(Pronunciation):sì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四門功課,即文、史、哲、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科是指文科、歷史科學、哲學科學和自然科學四個學科領域。它們代表了人類知識的不同方面,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科一詞通常用于教育領域,用來形容一個全面發展、知識廣博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學生在各個學科領域都有出色表現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科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中。科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員的考試制度,考試內容包括文科和理科。后來,人們將文科和理科再細分為文、史、哲、理四個學科領域,稱之為四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全才,擅長四科。
2. 這個學生在四科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四科的意思。例如,可以將四科拆分為“四”和“科”,然后將“四”聯想為四個學科領域,將“科”聯想為科學知識。這樣,通過將四科和學科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四科中的具體學科內容,了解它們的特點和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學習與四科相關的其他成語和詞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知識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四科中最喜歡數學。
2. 初中生:他在四科中都是班級的第一名。
3. 高中生:我正在為高考努力提高四科的成績。
4. 大學生:我對四科都很感興趣,希望能在不同領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