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掖
基本解釋
泛指宮廷。 唐 宋璟 《奉和御制賜詩一首應制》:“太常陳禮樂,中掖降簪裾。”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張常侍題集賢院》詩:“騎省通中掖,龍樓隔上臺。”
成語(Idiom):中掖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站在兩邊支撐物中間,能夠保持平衡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掖源自古代的建筑工程術語,掖指支撐柱子。中掖意味著站在兩個支撐物中間,能夠保持平衡的狀態。用來形容人處于兩個對立的力量或利益之間,能夠保持中立或平衡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掖常用于形容在兩個對立的立場或利益之間保持中立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在兩個爭端之間保持公正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七年》一書中。當時,魯國公子重耳與公子季札因為爭奪魯國的繼承權而對立。魯國的官員曹劌為了保持公正,站在兩個公子之間,成為了中掖。這個故事成為了中掖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掖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中”和“掖”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爭論中,他始終保持中掖的立場。
2. 他能夠在團隊內部的分歧中保持中掖的角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掖的發音“zhōng yè”與“中夜”諧音,想象一個人在深夜中站在兩個支撐物中間,保持平衡的狀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中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中掖相關的成語,例如“左右逢源”、“左右開弓”等,可以幫助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在同學之間保持中掖,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2. 初中生:在班級競選中,我選擇保持中掖的立場,不偏袒任何一位候選人。
3. 高中生:在班級的爭論中,我努力保持中掖的角色,以促進和諧的討論氛圍。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在學生和教師之間保持中掖的立場,維護雙方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