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贓
基本解釋
評定贓物的價值。《唐律·名例四·平贓及平功庸》:“諸平贓者,皆據犯處當時物價及上絹估。” 長孫無忌 疏議:“贓,謂罪人所取之贓。皆平其價直,準犯處當時上絹之價,依令:‘每月旬別三等估。’”
成語(Idiom):平贓(píng zāng)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平地分配財物或責任,不偏袒任何一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平”和“贓”。其中,“平”表示公平、平等的意思,“贓”表示財物、貪污的意思。平贓的意思是公平地分配財物或責任,不偏袒任何一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贓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的分配情況,特別是在涉及財物或責任的場合。例如,在組織活動分配經費時,可以使用平贓來表示希望公平地分配資源。另外,平贓也可以用于提醒人們在處理事務時要公正、不偏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贓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與之相關的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官員貪污了公款,被人舉報后被抓捕歸案。審判官對這個案件非常重視,希望能夠公正地審理。最終,官員被判有罪,但審判官卻將貪污的財物平均分配給了被害人和公共事業。這個故事傳承下來,人們用平贓來形容公正地分配財物或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贓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平”和名詞“贓”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要確保平贓,不偏袒任何一方。
2. 他是一個公正的法官,總是能夠平贓分案。
3. 這個公司的分紅制度非常平贓,每個員工都能夠得到公平的回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平”字和“贓”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平衡的天平上放著贓物,表示要平衡地分配贓物,不偏袒任何一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公正、公平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公正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我們要平贓糖果,每個人都要一樣多。
2.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獎勵要平贓,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一份。
3. 中學生: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我們要平贓經費,確保每個社團都能得到公平的資源分配。
4. 大學生:在合作項目中,我們要平贓任務,每個人都要承擔相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