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屧
基本解釋
猶飛屐。 宋 蘇軾 《九日湖上尋周李二君不見君亦見尋于湖上以詩見寄明日乃次其韻》:“君行逐鷗鷺,出處浩莫測。葦間聞挐音,云表已飛屧。”一本作“ 飛屐 ”。
成語(Idiom):飛屧(fēi yè)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飛翔的鷹隼或飛鳥飛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屧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飛指飛翔,屧指鷹隼或飛鳥飛禽。表示鳥類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的樣子。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敏捷、輕盈靈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屧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動敏捷、靈活,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身手敏捷或者思維敏捷。可以用在贊美別人身手敏捷、反應靈敏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孔融的人,他年輕時就非常聰明機智,而且身手敏捷,被人們稱為“飛屧孔融”。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身手敏捷、輕盈靈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屧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飛指飛翔,屧指鷹隼或飛鳥飛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身手真是飛屧,一下子就跳過了那個大坑。
2. 她的反應真是飛屧,一眨眼的功夫就搶到了籃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只鷹在空中飛翔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飛屧”與“敏捷”、“靈活”等詞語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鷹、飛鳥飛禽的知識,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跑得飛快,就像一只飛屧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籃球技術非常高超,每次投籃都像飛屧一樣準確。
3. 高中生(16-18歲):她的舞蹈動作輕盈靈活,像一只飛屧在舞臺上翩翩起舞。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比賽中的反應速度非常快,簡直就是一只飛屧。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