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
基本解釋
指十八。《文選·論衡·<東京賦>》:“巨猾閒舋,竊弄神器;歷載三六,偷安天位。” 薛綜 注:“謂 王莽 篡位一十八年也。”《宋書·符瑞志上》:“ 漢 元 、 成 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極三六,當有龍飛之秀,興復祖宗。’” 南朝 梁簡文帝 《東風伯勞歌》:“少年年幾方三六,含嬌聚態傾人目。”
成語(Idiom):三六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舉止輕佻、放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輕佻、放蕩,不拘禮法的樣子。這個成語中的“三”指的是輕浮、草率,而“六”則指的是放蕩、不拘束。綜合起來,三六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輕佻不拘束,缺乏莊重和穩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六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輕浮、不莊重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舉止不夠嚴肅、不夠正經,或者是指某人對待事情不夠認真、不負責任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文中。在《詩經·大雅·抑》中有一句“三六之宴,言笑晏晏。”,意思是說宴會上的人們輕佻放蕩,言笑不拘束。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輕佻不拘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六是一個形容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三六五糟,缺乏莊重和穩重。
2. 這個年輕人太三六了,對待工作毫不認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六”拆分為“三”和“六”來記憶。其中,“三”可以聯想到輕佻、草率,而“六”可以聯想到放蕩、不拘束。這樣,可以形象地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成語的用法和意義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的行為舉止相關的成語,如“輕佻”、“放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舉止總是三六五糟,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班里有幾個同學總是三六五糟,不認真聽課。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太三六了,不適合擔任班長的職責。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端莊穩重,不應該有三六的舉止。
5. 成人:在工作場合,我們要注意言行舉止,不能有三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