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院
基本解釋
官署名。 唐 代太常寺之別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太常寺》:“《天中記》:‘太常, 唐 曰司禮寺,又曰禮院?!浮端问贰ぢ毠僦尽?宋 初別置太常禮院,雖隸本寺,其實專達,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與禮院事不相兼。 康定 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禮院事。 元豐 正名,始專其職。”
成語(Idiom):禮院
發音(Pronunciation):lǐ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院指的是有關禮儀和學問的機構或學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院是由“禮”和“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儀、規矩,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遵守的行為準則;“院”表示學府、機構,指的是一個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地方。因此,禮院的含義是指有關禮儀和學問的機構或學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院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古代官方設立的禮儀學府,也可以用來形容現代的學府或機構,特別是那些專門教授禮儀和培養人們修養的機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院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中,當時禮院是指負責管理宮廷禮儀的機構。后來,禮院逐漸演變成專門教授禮儀和培養人們修養的學府。如今,禮院已經成為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那些專門從事禮儀教育的機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院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禮”是名詞,表示禮儀、規矩;“院”是名詞,表示學府、機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一所著名的禮院學習了五年,對禮儀的研究非常深入。
2. 這個學校被譽為現代社會的禮院,專門培養學生的修養和禮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禮院”這個成語與學校和禮儀相關聯,來記憶它的含義。想象自己在一個禮儀學府中學習禮儀和修養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禮儀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傳統禮儀和習俗。了解中國的禮儀文化有助于加深對“禮院”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禮院教會我們如何禮貌待人。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考上一所著名的禮院,學習禮儀和修養。
3. 高中生:在這所禮院里,我學到了很多關于傳統文化和禮儀的知識。
4. 大學生:這所大學被稱為現代社會的禮院,培養學生的修養和禮儀。
5. 成年人:參加了禮儀培訓后,我覺得自己更加懂得如何在各種場合中表現得體。
6. 老年人: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