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昬
成語(Idiom):惰昬(duò hūn)
發音(Pronunciation):duò 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懶散愚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惰昬是由“惰”和“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惰指懶散,昬指愚昧。惰昬形容一個人懶散不努力,同時也愚昧無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既懶散又愚昧,缺乏進取心和知識。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的懶惰和無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惰昬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是漢代劉安所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其中記載了許多成語和寓言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人因為懶散愚昧而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惰昬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整天游手好閑,真是惰昬之極。
2. 他對任何新知識都不感興趣,真是一副惰昬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懶散愚昧的人來記憶這個成語。將“惰”和“昬”這兩個字形象化,想象一個懶散的人躺在床上,愚昧地看著天花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懶散和愚昧相關的成語,如“惰性”、“昏庸”等,可以擴大對這些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不學習,真是太惰昬了。
2. 初中生:老師講了這么多次了,你還不懂,真是太惰昬了。
3. 高中生:他一點都不積極進取,真是太惰昬了。
4. 大學生:他對這個專業一點興趣都沒有,真是太惰昬了。
5. 成年人:他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真是太惰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