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傳
基本解釋
沒有留傳;沒有傳播。 唐 韓愈 《南山詩》:“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呪;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新五代史·宦者傳贊》:“國家興廢之際,豈無謀臣之畧,辯士之談?而文字不足以發之,遂使泯然無傳於后世。”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詩·陸少保完》:“自次其詩文為《水村集》二十卷……余得其所次集草藁,惜其遂無傳也,為略存之。”
謂沒有對儒家經文寫下解釋、闡發的文字。《史記·儒林列傳》:“﹝ 申公 ﹞退居家教……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 申公 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 司馬貞 索隱:“謂 申公 不作《詩》傳,但教授。”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 盾 ( 趙盾 )不誅,無傳,何也?曰:世亂義廢,背上不臣、篡弒覆君者多,而有明大惡之誅,誰言其誅?”
成語(Idiom):無傳
發音(Pronunciation):wú c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傳聞或消息傳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傳是指沒有傳聞或消息傳遞,表示某件事情沒有被廣為流傳或傳達出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傳常用于形容某個消息或事件沒有被人們所知曉或傳播出去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調侃或描述一些不被人關注或重視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無傳”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傳”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是無傳的,只有少數人知道。
2. 這個事件在社交媒體上沒有傳播,可以說是無傳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無傳”相近的詞語“無聲”進行聯想記憶。無傳和無聲都表示沒有傳播或沒有聲音,可以將它們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無聲勝有聲”、“無中生有”等,以擴展對漢語成語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弟弟偷吃了巧克力,但他做得很隱秘,所以這個事情是無傳的。
2. 中學生(13-18歲):這個學校的校規新出臺了,但是大家都沒關心,所以可以說是無傳的。
3.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公司的裁員消息在內部已經傳開了,但是對外卻是無傳的。